西北研究院王新平、司建华获“西部之光”人才计划实施20周年采访团专访

2016-12-13 09:46:38 【 【打印】【关闭】

西北研究院王新平、司建华获“西部之光”人才计划

实施20周年采访团专访

    为广泛宣传“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西部之光”)实施20年来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构筑西部人才高地和支撑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巨大贡献,1211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中科院兰州分院副院长吴建刚组织带领下,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中新社、中华儿女、中国组织人事报、文汇报、人民网、中国网、中国科学报、中科院声像中心等20多位新闻媒体记者到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简称“西北研究院”)对“西部之光”入选者王新平研究员、司建华研究员进行了专访。 

  采访活动上,王新平重点围绕在入选“西部之光”期间,在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实验室建设、院地合作、服务社会等方面做了汇报,并特别介绍了他和他的团队在干旱区降水-植被-土壤水分关系试验与模拟以及多尺度生态水文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针对干旱区水循环的植被调控及其响应机制进行了野外试验与模拟研究中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与重大科研奖励。 

  司建华围绕在入选“西部之光”以来,所主持的项目、发表的论文、专著、重要学术成果、研究成果的影响、评价及应用、研究团队与试验平台建设、野外科考工作、国际学术交流、院地合作及获得的奖励等方面做了简要汇报,并着重介绍了他和他的团队通过“西部之光”项目的实施,在荒漠河岸林水分传输、荒漠河岸林耗水特征研究、黑河下游生态水需求与水量调控等方面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并特别汇报了对“西部之光”的感悟,认为“西部之光”实现了科研思维的转变、“西部之光”是西部科研人员的“起点”与“火种”、“西部之光”在团队建设中发挥了“光能传递”的效应、“西部之光”增强了团队创新能力、“西部之光”在院地合作中发挥了桥梁作用,并希望在“一带一路”与精准扶贫背景下,“西部之光”的目标定位应更有针对性;在地方强烈需求下,“西部之光”不同专业背景的科研人员应合力解决地方需求中的共性问题。 

  汇报期间,新闻媒体记者对汇报内容进行了现场提问,王新平、司建华都进行了详细解答,最后,新闻媒体记者还就感兴趣的问题与存在的疑惑进行了单独采访。 

  1212日上午,在“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实施20周年座谈会上,司建华荣获“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优秀入选者。 

  据悉,“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是中科院于1996年在全国率先启动的以培养人才、稳定人才和吸引人才为目标的区域性人才计划,已成为我国区域人才工作的一个品牌和旗舰。“西部之光”计划实施20年来,通过项目实施培养科技人才,支持各类入选者近2600人,中科院累计投入经费超过4亿元,地方匹配支持经费4000多万元。20年来,无论是在科技前沿领域,还是在关乎西部发展的战略需求领域、保障和改善民生、破解资源环境制约、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等方面都能看到“西部之光”计划入选者活跃的身影,并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据统计,“西部之光”入选者已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近500项,授权专利3000多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科技助力国家西部地区发展方面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目前,“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资助范围已覆盖西部12个省区市。 

 

 

王新平作报告

司建华作报告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