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拉善荒漠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阿拉善站始建于1982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该站地处黑河流域下游、阿拉善高原的西部,毗邻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大本营地理坐标为42°01′N,100°21′E,海拔920m。本站以额济纳绿洲和荒漠为研究载体,开展极端干旱条件下生态水文学、恢复生态学、荒漠生态学、沙漠化防治及可持续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注重荒漠生态系统的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突出极端干旱区荒漠植被动态、水分平衡,生态水文、能量平衡、物质流和荒漠化过程研究。为解决极端干旱条件下人类活动-大气-植被-水的耦合关系,黑河下游生态环境演化、巴丹吉林沙漠水来源,干旱区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供科技支撑。 截至目前,试验站拥有300亩实验用地和50hm2荒漠生态系统观测用地。实验用地中布设有荒漠综合观测场(面积为50m×50m)、辅助观测场(面积为30×50m)和规范气象观测场(面积为25×25m)、日光温室观测试验场(面积为20m×10m),作为荒漠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场地。此外,设有绿洲-荒漠过渡带、河岸林和盐化草甸等长期观测样地和黑河河岸到荒漠样带地下水观测井20眼。主要的仪器有:自动气象站、涡动相关仪、波文比系统、微机资料处理系统以及常规电子测量仪器等多台设备。建立和完善了干旱区生态水文长期多次度监测网,积累了大量干旱区生态水文观测资料,包括雨量数据、气温数据、土壤温度和湿度监测数据、土壤水势和热导率数据、涡动相关通量、胡杨和柽柳树干液流数据、地下水位实时观测数据等。与多家单位实现基础数据共享。 2015年,由该试验站承担和执行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1项,中科院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20余项。同时,试验站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科研部门长期合作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推动了试验站的跨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
|